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信经历了邮电时代、电路时代、数据时代,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这40年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平凡的匠心电信人,以一颗“匠”心,透过大脑和双手不断地锤炼、磨砺,在实现电信通信中国梦的路上,矢志不渝,翼路奋进。在我的身边,正有着这样一位普通员工于龙,身为唯一一位仍在使用电报码办公行文的老同志,在行业变迁的浪潮中,仍然以一颗“匠心”,发挥自身优势,教导着徒弟们,传承着电信人精神。
初生牛犊学本事
1981年,19岁的于龙,哼唱着带有时代感的红歌,雄赳赳气昂昂的加入邮电局,这一让他笃定要努力工作奋斗一生的企业。在那个讲究师傅传帮带的年代,于龙被分配到电报房,跟着一位退伍的老师傅。每天,师傅总会带着于龙,背着“小八一”发报机、为发报员手动摇马达,骑着邮电局特有的绿色自行车,如风一般,飞驰在报房和客户之间,传递电报。闲暇之余,师傅教导于龙工作方法、职业操守,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选定的职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毫无怨言,用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师傅的教导在于龙的心里深深的扎根,并悄悄的发芽……
作为年轻的新生力量,于龙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获得了公众电报的培训机会。在近一年的培训学习中,他学习了电报业务规程,机上通报用语,公电密语等十几种课程,一本本厚厚的专业用书,熟练背诵使用100多个电报码,在于龙眼里均不在话下。
勤恳敬业展价值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银行、金融、国际贸易、酒店业都在蓬勃的发展,在通讯还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电子邮件、没有APP,作为实现信息交流和条款约定的重要工具——电报,成为企业和个人客户,快速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一时间,邮电局不管是前台接待发电报的客户,还是后端操作完成发出的电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级。
面对企业的需求,于龙自告奋勇,加入了电报班,成为了电报班中的一员。在一次大夜班中,凌晨4点多,于龙接到了一位叫史密斯的英国客户的故障咨询。只听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我的灯不亮了,灯不亮了!”于龙说:“灯不亮了,请问是设备灯吗?”史密斯说:“是灯不亮了!”于龙说:“是电灯不亮了吗?现在点着蜡烛吗?”史密斯急了:“是灯不亮了!” ……终于,在翻译的帮助下,于龙明白并解决了史密斯先生电报设备灯不 亮导致无法发报的问题。
此时,于龙也陷入了沉思: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我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懂得英语,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客户问题。从此以后,在于龙的工作位置上多了一本英语书,工作之余自学英语成了他的又一爱好。
勤恳好学的于龙,很快成为了电报班班长,他一直记着师傅的匠心精神,在繁杂的工作中,统筹安排,精干巧干;工作之余培训年轻员工,学习软件技术和支撑维护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了大家眼中值得信赖的于大哥。
有一次,鹭江宾馆的一个服务员,由于疏忽,未在客户结束使用电报机后,将其及时关闭,导致国际电报持续接通了11个小时。当于龙看到了设备的告警信号时,立即联系到了那位服务员,在确认无使用需求后,快速关闭电报机。当时国际电报每分钟9.6元,这单11个小时的电报产生了6336元,当服务员听到这天价话单的金额时,哇~的放声大哭,这可是她不吃不喝,工作10年也赚不到的钱啊!
电报话单不仅是内部的费用计算,还涉及到与国际的网间结算,面对这一突发的棘手问题,于龙赶紧找到上级公司上海电信,经过客户方的明确确认,对未实际使用的4288元进行调减,同时协商解决了网间结算的问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都在于龙细致从容,多方协调下一一解决。正因为这份从容,他才能完全专注于当下,成为人人称道的好班长、好大哥。
顺应变迁,历久弥新
匠人易得,而匠心难获,真正独具匠心的“匠人”锻造,是必先经历身体的痛苦和疲倦,而内心却始终保有平静与怡然。
随着通信业发展和数据局的成立,电报业务结束了她的电信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业务重组和架构的调整下,于龙来到公众客户组的业务支撑小组,辗转承接了客户投诉、客户咨询、报账结算等工作。在报账结算工作中,由于终端报账、代办费报账、代收话费结算等,涉及部门多、规则繁琐、时限时效性各不相同,千头万绪。此时已是不惑之年的于龙,感到了疲倦和吃力。但是,他告诉自己:工作与房子一样墙漆剥落,尘埃聚集,我们要像匠人般扫其尘埃、去其糟泊,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历久弥新。
在困难面前,于龙静下心来,学习使用工具、统筹安排工作、运用团队协作,理顺了各项工作的流程时间点,终于在他的“锻造”下,各项报账工作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很快,于龙的报账结算成为接续着前端部门和后端账务部门的账款和结算的枢纽,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统筹处理纷繁的账务,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万金油”“、“万能开关”!
老骥伏枥自奋蹄,志在千里领路人
2014年,在互联网化思维,倒三角集约支撑的大形势下,作为结算业务骨干的于龙,加入业务支撑中心,承接酬金集约支撑工作。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酬金报账员,于龙深知酬金是由各渠道各自付款,存在规则多、部门多、人员多等问题,累计涉及12个部门,46人,酬金规则717条,导致验证难度及工作量大,支付进度较慢,集约支撑迫在眉睫。
于龙带领酬金集约团队协同企业信息化部,完成酬金规则梳理717条,清查未签约代理商306家,创新建立了手工酬金审批流程化、酬金透明化、酬金累进税率严谨化、合同查询规范化四大酬金支撑举措,快步推进酬金集约报账的支撑进程。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分公司佣金的集约支撑结算,精确稽核规避酬金支付风险。通过系统展示和人工辅助相结合,实现了快速、高效、统一的酬金支付目标。
2015年9月,于龙所在的业务支撑中心迎来了校园秋季营销大促、光宽带大会战、天翼3G升4G三大业务受理高峰,对业务支撑中心的工单录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部门中所有人员均投入到了工单支撑受理中。作为一名53岁的老员工,于龙不甘示弱,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学习工单受理操作手册,参与到工单支撑受理中,充分发挥了一 名老党员的先进性和榜样作用。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作为团队的先行者,于龙时刻不放松自己,努力学习,也深知将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团队内新成员,让酬金集约支撑小组成为一个业务过硬、能力过硬、勇于创新的团队,又是自己的一个重要使命。
随着酬金集约支撑项目的不断增加和人员的陆续补充,每一位新成员都尊称于龙“于师傅”。在每位新成员的培训时,于师傅总会为大家先上一堂生动的职业修养课,告诉每一位徒弟作为电信人的职业操守,须拥有为了把事情作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追求极致、精益、创新。在师傅的教导下,团队里涌现出了自强上进的好徒弟,有集团级优秀毕业生,有省优秀党员,多个的金牛奖个人。
在和于师傅的谈话中,师傅告诉我,他是一个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电信人!这质朴的语言,让我看到一名见证了电信企业发展变迁的员工。他以“匠心”锻造自己,为推动企业发展默默奉献,在临近退休的时光里,发挥着一名老党员、资深电信人的光和热。
(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 张小霞)